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通知» 【竞赛通知】未来绿建筑——2013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

【竞赛通知】未来绿建筑——2013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

未来绿建筑——2013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

中国•北京
2013.11

一、竞赛主题
    主题:未来绿建筑(Green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题目:文化艺术中心
    开始注册时间:2013年7月5日
    注册截止时间:2013年9月30日
    作品递交截止时间:2013年10月31日
    竞赛作品评审时间:2013年11月

二、竞赛主旨
     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筑设计领域趋于成熟的表现。如何将绿色技术与艺术、人文相结合,既让建筑本身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又能满足使用者舒适、愉悦的体验,以及让建筑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连接是建筑师面临的一大课题。中国仍处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政府策略、市场导向,还是建筑师的知识结构,要完成绿色与建筑设计的零绑定还需要长足的发展。当前,从业5年内的青年建筑师及在校的建筑专业学生,将是未来10-15年建筑设计的中坚力量。对应这个时间段也将是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思考、理解、认知、掌握以及发挥其主动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绿色建筑的未来。此次竞赛要求参赛者抛开中国当下的具体问题,以国际的视野设想未来社会的绿建筑、绿生活,以绿色节能和建筑设计为综合评价方式,探究未来绿色建筑的多种可能性。

三、参赛对象
    建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
    青年建筑师

四、竞赛要求
    1. 建筑类型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充分考虑设计本身与城市发展、城市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参赛者需关注此类设计的基本功能,并更大限度的发挥创意,营造现代都市所需的公共环境。
    2.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面积在不超过10%的范围内浮动)。
    3. 考虑建筑设计与绿色特性的结合。
    4. 基地选择
      (1)基地自选。依据拟定的基地,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局域微气候、水文地质、自然资源条件及城市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
      (2)推荐基地。大连西郊森林公园,定位大连城市西部文化及事件交流、发生、聚集场所,是大连城市文化与发展的重要地区,需建立基地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联系,形成高效率与人性化的并存互动,与功能适应性演变所需求的开放性空间是本案的充分必要条件。(选择此基地并获得一等奖有后续实施可能性、详细资料可见网站附件资料)。
    5. 采用“泛绿设计”理念,将“绿色”作为建筑本身与生俱来的固有特性,项目在满足建筑功能及美学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技术和手段充分融入建筑设计中,建筑方案设计在艺术构思、哲学思考、技术运用等方面都应体现建筑师对“绿色”的思考和实现,展示建筑师对建筑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建筑美学、绿色可持续的理解和运用,将三者充分融合。
    6. 以建筑设计为本位,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及创意,作品应体现原创性,综合美观和实用性, 在经济可行、技术可靠、系统安全易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7. 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局域微气候、水文地质、自然资源条件及城市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
    8. 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及理念。建筑整体方案设计应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充分满足绿色建筑对节能、节地、节财、节水、环境保护、及环境舒适健康的要求。
    9. “被动优先”,首先根据气候条件、建筑功能选择适宜的建筑布局、朝向、建筑热工及物理环境特性、外皮及构造、太阳辐射的控制形式等。其次进行充分分析并确定被动式设计策略,与建筑创意相结合,通过建筑形式、空间及构造等建筑的设计手段,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应用、被动式采暖制冷、热质蓄冷/蓄热、蒸发制冷、夜间通风蓄冷等被动式设计手段,并使之结合地域有效实施。
    10.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室内外环境舒适健康度,包括热湿环境舒适度、风场舒适度、视觉及景观舒适度、声环境舒适度、空间心理舒适度、及健康空气质量等,结合建筑造型及功能充分打造生态缓冲空间。
    11. 鼓励废弃材料、可循环材料的循环利用及可快速再生建筑材料的应用。
    12. 参赛作品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应根据设计内容进行相关物理环境、舒适、健康、节能及环保的定性分析及说明,表明其在特定地区环境条件下绿色设计的有效性。条件许可时鼓励采用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性能模拟分析及设计优化,提高设计水平(不强制要求),应至少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相关要求。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协办网站:中国建筑报道网
    支持单位:亿达集团大连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院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银河电子游戏133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银河电子游戏1331、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六、支持媒体
    平面媒体:
    《世界建筑》、《新建筑》、《domus》、《建筑技艺》、《住区》、《能源评论》、《域area》、《时代空间》、《设计家》、《亚洲照明》、《缤纷SPACE》、《国际新景观》、《中国建筑装饰装修》、中华建筑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东方早报、建筑时报、今晚报、城市导报
    网络媒体:
    中国能源经济、中国能源网、ABBS、中国建筑新闻网、视觉中国、能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中国风景园林网、新浪地产、搜狐焦点、新浪乐居、网易、国际在线、新浪房产、中国经济网、建筑英才网、搜房网

七、评委会
    评委会主席:
    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 
    国际绿色建筑专家,德国著名建筑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教授,Thomas Herzog + Partner Architekten 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评委会执行主席:
    刘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评委:
    菲尔•琼斯(Phil. Jones) 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筑科学院院长、教授,低碳研究院主席
    张  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栗德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生态设计工作室主持人,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李保峰  华中科技大学银河电子游戏1331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一勇  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总经理

    技术委员会
    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
    高  辉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  飞  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总监高级工程师
 
八、奖项设置
    1.奖金与荣誉证书
    所有获奖者均颁发相应级别的获奖证书并设置奖金如下(奖金均含税):
    一等奖1名,奖金6万元人民币;
    二等奖2名,奖金各2万人民币;
    三等奖5名,奖金各6000千元人民币;
    优秀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并赠送半年《城市•环境•设计》杂志;
    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2.获得竞赛一等奖的方案有希望进行建造实施。

九、 参赛流程
    1.本竞赛采取国内外青年建筑师与高校学生自由报名、公开竞赛的方式。青年建筑师与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硕士、博士研究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4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
    2.小组参赛如有需要,只有小组组长负责联络,组员不予联络。
    3.登陆http://badi2013.uedmagazine.net,进入“博地杯2013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专栏填写详细报名信息;
    4.网上提交注册报名表。
    (1)本次竞赛免收报名费用。
    (2)注册报名表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30日。
    (3)参赛者一律提交电子版作品(包括图纸及相关文件),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10月31日,竞赛组委会不接收任何纸质版作品。
    (4)组委会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统一打印和展示,并与2013年11月进行评审。
    5.在竞赛组委会、技术委员会的协助下,评审团对参赛方案进行初选与终选,确定获奖作品,并于2013年12月公布获奖作品名单。
    6.有关竞赛的疑问将统一通过报名邮箱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答复。

十、作品提交(提交形式电子/图片)
    1.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提交图纸和相关文件,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打印图板并展示。国内参赛者请将图纸和相关文件发送至竞赛组委会邮箱badi2013ued@126.com,邮件标题请注“参加竞赛”字样。
    2.语言:竞赛官方语言为英文(标题、学校、姓名和主要设计说明的使用语言中必须 包含有英文)。中国大陆地区参赛者提供中文和英文双语图纸;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参赛者提供英文图纸。
    3.文件资料:参赛者需在提交作品的邮件中附加可辨认的身份证明扫描件(中国大陆地区参赛者提供身份证扫描件,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参赛者提供护照扫描件,在校学生可提供学生证电子扫描件)、以及电子版的参赛报名表。由本人对文件真实性负责。在校学生所提供文件需要盖有院系公章。
    4.作品规格
    a.规格:请以841mm x594mm图纸版面横向排版,每项作品须由3幅图纸组成。
    b.内容:能充分表达作品创作意图的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透视图、必要的技术分析图、图解以及5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组合于图面之中)等,比例不限。
    c.提交作品的邮件里须附有一个以设计者姓名命名的文本(文件名:报名序列号-姓名-TXT格式),里边包含作者的姓名、报名序列号、电子邮箱、手机号码、指导教师姓名及联系方式(若有)、设计者所在单位、学校及院系全名、设计名称及设计简要说明。

十一、参赛规则
    1.参加竞赛的小组或个人同意并遵守本竞赛通知的内容及竞赛规则;
    2.图纸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的文字或图案,不符合规定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作品(包括图片、文字)将不退与参赛者;参赛者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但竞赛组织者与出资单位有权行使参赛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其他版权权利;
    4.参加过其他竞赛的作品,或使用他人曾经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创意的作品不允许参加竞赛。
十二、竞赛报名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 琼                           李佳琳
    手  机:18600687032                   18600687061
    E-mail:yangqiong@uedmagazine.net  lijialin@ uedmagazine.net
    电  话:010-88382455                  传  真:010-8838466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阜成路北一街丙185号(100037)

 

参赛海报